年貨的歷史
古代交通不方便,物資比較缺乏。為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歡樂,家家戶戶在節前10天左右準備年貨。年貨包括雞鴨魚肉、茶酒油醬、南北炒貨、糖餌果品,都要采買充足,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。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,準備過年時穿。古時人們把辦年貨叫趕集,就是大家約定俗成地在固定時間、固定場所進行的貿易活動的俗稱,年集是一年中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,一般在舊歷新年前臘月二十五。年貨的品種有香蠟、紙碼、鞭*、年畫、紅紙、白糖、*茶、糖果、佐料等。必備年貨春聯:用紅紙以墨或金漆書寫,有避邪討吉祥的用意壓歲錢:從前用紅絲線貫穿一百二十個古錢,表示吃[百二],現用紅包袋裝新*甜粿:甜粿過年、發粿發1錢、菜包包金、菜頭粿吃點心菜頭:好*頭的意思全家:全家福的意思火爐:全家團圓吃年夜飯,桌下放火爐,表示團圓興旺長年菜(芥菜):長壽的意思春仔飯:白飯*(春仔花),表示年年有春(年年有存)(即剩下的意思)甜食:用來[開正]招待客人,說好話